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抑郁症是 “持久战”,但你不必 “一个人扛”|世界精神卫生日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0日 08:43    作者:     来源:     点击:

抑郁症并非简单的 “心情不好” 或 “抗压能力差”,而是一种全球高发的常见精神障碍。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大概每 20个人里就有 1 个患有抑郁症,在中国,这个比例也不低。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6.8%,其中抑郁症为 3.4%,目前中国有超过 9500万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是一场 “心灵的持久战”,但它并非 “不可战胜”。无论是自己患病,还是身边有人患病,都请记住:承认痛苦不是 “软弱”,寻求帮助是 “勇敢” 的开始。

正确认识抑郁症

是帮助自己或他人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心理卫生科

唐建军医生

和大家聊聊这个既常见

又容易被误解的话题

——

抑郁症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该病的足够认识

01.什么是抑郁症?它有什么表现?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开心,并且情绪低落的严重程度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很多患者会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抑郁症单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常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抑郁症对人的影响除了身体还涉及思维、感受和行为等诸多方面。

唐建军

我经常对抑郁症的患者说“患了抑郁症就像我们人体的交通指挥中枢出现了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治疗,因为它是影响一个人的整体,特别是人的大脑思维、情绪、行为、身体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不像你的手被刀子割破了,只是手痛,不会影响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02.人们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

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现代的科学研究显示大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减少是引起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抗抑郁药物治疗就是通过提高大脑内上述神经递质的水平达到抗抑郁的治疗效果。

唐建军

我经常给患者这样讲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由于你近期经历的一些生活事件,如工作、家庭上的变故,加上你的性格、遗传因素,导致大脑内主管情绪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变化,因此你患了抑郁症。”

 

03.怎么治疗抑郁症呢?

当前治疗抑郁症的三种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物能有效缓解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抑郁发作作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三期。单次发作的抑郁症,50%-85%会有第二次发作,因此常需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对于有强烈轻生想法的患者,必须至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家人、患者和医生多方的合作,组成一个互相信任的治疗联盟,共同抗击抑郁症,才能取得胜利。


患上抑郁症

除了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外

选对一日三餐吃的食物

也很重要

抗抑郁效果最好的食物

有哪些?

唐建军医生这么说

↓↓↓

抗抑郁效果最好的食物

有哪些?

患上抑郁症,除了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外,选对一日三餐吃的食物也很重要。发表在《世界精神病学杂志》的一篇文章,全面分析了34种对人类至关重要的营养素,就为找到有效对抗抑郁症的食物。该研究的结果如下:

1、蔬菜

蔬菜中排名榜首的是西洋菜,也称水芹菜。芹菜中富含的芹菜素不仅有镇静、抗抑郁、抗惊厥、抗炎作用,而且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认知性能有保护效用。建议适量摄入芹菜,补充膳食纤维同时获得情绪调节的植物源成分。

菠菜位居次席,相信大家对菠菜并不陌生,它富含色氨酸和叶酸。叶酸摄入不足,不仅增加抑郁症的患病风险,还有可能引起疲劳和记忆力下降。

2、海鲜

海鲜中高居榜首的抗抑郁食物是牡蛎,牡蛎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牛磺酸、糖原及锌元素,而且牡蛎肽、多糖亦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抗抑郁、抗疲劳等功能活性。

海鲜榜中鱼肉也有较好的抗抑郁效果。很多研究都显示多吃鱼肉可以改善抑郁情绪。

3、水果

在水果中,柚子、樱桃具有一定的抗压、抗抑郁效果。

4、坚果、豆谷类

坚果、豆谷类中,燕麦、核桃也是较好的抗抑郁食物。

抑郁症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的同时,将上述的每类食物加入到自己的一日三餐中,或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饮食结构是很容易做的事情,希望您可以通过“食疗”改善您的情绪,少一些坏情绪,多一点好心情。

 

如何判断自己

是否患有抑郁症?

 

表格得分分类

0-4 没有抑郁

(注意自我保重)

5-9 可能有轻微抑郁

(建议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医学工作者)

10-14 可能有中度抑郁

(最好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医学工作者)

15-19 可能有中重度抑郁

(建议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20-27 可能有重度抑郁

(一定要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温馨提示:该量表不能代替医生的专业诊断,只是一种筛查工具,即使你得分很高,也不一定表示你是抑郁症患者)

专家介绍

 

END

作者:心理卫生科 唐建军

编写:许阳

Baidu
map